欧债危机之后,伴随着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中国开始与东欧各国共谋出路,建立起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东欧这片过去被忽视的欧洲市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企。如今东欧电商步入高速发展期,中国卖家们也开始进入东欧,寻找欧洲的新未来。
东欧崛起中的电商新市场
euromonitor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东欧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为1092亿美元,虽然规模上不及西欧市场,但在涨势上却明显高于西欧。2020年的时候,东欧的电子商务渗透率只有41%,相比之下,西欧的电商渗透率则高达86%。而就在同一年,东欧的电商市场规模增长了近30%。
根据《欧洲电商报告2021》,2020年东欧已经有41%的互联网使用者有过了线上购物的经历,而在波兰等电商较为发达的东欧国家,网购比例更是已经达到了70%以上。相比于西欧消费者已经固定的消费习惯,东欧电商市场才刚刚起步,几乎没有本地竞争对手,有着更大的增长空间。
以波兰为例,波兰的电商市场规模为296亿美元,到2025年预计将增长到471亿美元,就连波兰本土平台Allegro也随之成为了电商黑马,2020年上半年流量暴涨50%,成为了欧洲排名前三的电商平台。
亚当·斯密曾有一个观点:相比于一个成熟的市场,一个新兴市场的商业机会将会更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寻找新兴电商市场。而起步较慢,如今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东欧电商市场,无疑就是这样一块充满机会的热土。未来几年,东欧市场的机会很可能要高过西欧市场。
是“十字路口”也是“被挤压地带”
所谓东欧,在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上的说法是不同的,地理上的东欧指的是欧洲东部地区。在地图上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十字路口”,自然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路交通发达,称得上一句条件优越。
然而东欧除了巴尔干地区之外,是一片大平原,不仅为国家之间的互相攻伐提供了便利,对游牧民族而言也充满了诱惑。因此东欧国家往往是刚发展没多久就被更强大的游牧民族或周边国家所摧毁。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东欧则是二战之后约定俗成的一种称谓,更多指的是那些战后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八个国家。东欧以斯拉夫民族为主,同时分布着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人。由于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等原因,东欧一直充当着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地带”。有人曾将德国和俄罗斯形容为草坪上的两头大象,而东欧国家就是那块草坪,无论两头大象是相爱还是相互争斗,东欧国家都一样会受到挤压和践踏。
不过随着两极格局被打破,欧洲局势趋于稳定,二十世纪初的东欧曾摆脱“被挤压地区”的标签,以“门户区”或者“通道”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只可惜伴随着乌克兰冲突的发生,大象之争再次被挑起,东欧又一次回到了被挤压的状态。
“欧洲的重心正在向东转移”
2003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曾表示:“欧洲的重心正在向东转移”。站在历史的横轴上回望这句话,当初的这句话颇有几分预言的色彩——东欧经济体引领着欧盟的增长,爱沙尼亚、立陶宛、捷克等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已经超过了西班牙。这一经济奇迹使东欧成为欧盟的新兴地区,过去建立在法德轴心和南欧国家领导地位上的“老欧洲”主导权面临着“新欧洲”的挑战。
事实上,“脱贫致富”的国家在整个世界史上都是比较罕见的,二战结束后只有18个国家逐渐发展为了发达国家,而且往往以区域集群的方式出现,先是南欧,再是东亚,现在这一趋势出现在了东欧。
东欧和东亚一样,有一项崛起的关键因素——制造业实力。靠近西欧这一庞大市场,东欧的出口工厂羽翼日渐丰满,许多高端德国汽车是在匈牙利或罗马尼亚制造的,从汽车零件到视频显示器,波兰的出口商品囊括了所有工业产品。
不仅如此,东欧的人工成本也相对低廉,以家政服务为例,德国大概15-20欧元每小时,瑞士是30欧每小时,波兰每小时才3欧元。但作为老百姓,普通人的薪资又是每年都在涨的,某些行业的起薪甚至能达到四、五万欧,跟德国和法国比也毫不逊色。两种因素叠加,就导致东欧人消费欲望非常旺盛。
另外,交通网络在东欧电商市场乃至整个东欧的发展中具有超凡意义。东欧国家最大的优势在于河流运输网络,这里几乎集中了所有欧洲可通航的河流——通过莱茵河和多瑙河,东欧国家可以在北海和黑海之间运输货物,但是这样的海运路线更多是在欧洲内部流转,要想对外贸易,东欧国家势必要经过由西欧国家控制的航运路线,因此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东欧合作现状
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贸易合作,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了,既有高层官方沟通渠道,也有民间企业的多年耕耘。过去1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快速增长1.4倍,中国赴中东欧国家旅游人数增长4倍,而中国企业的身影始终贯穿其中。
中欧班列带来的新格局
西欧国家的发展史和他们的航运发展史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西欧能不能取代地中海的经济地位还未可知,因此欧洲国家非常重视对海洋的控制权。而东欧则处于内陆位置,对海洋几乎没有什么控制权,想要跳过西欧找到其他国际贸易伙伴几乎不可能。而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则顺利突破了海洋的限制,让中国成为了东欧国家不可多得的贸易伙伴。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有两条线,一条线是南线,就是中欧陆海快线,2022年上半年,以比雷埃夫斯港为枢纽的中欧陆海快线,运输量达到了8.8万标箱,同比增长38.3%。;另一条线是北线,就是中欧班列,目前中欧班列已经开通了欧洲24国、190多个城市,其中就包括8个中东欧国家。同样的目的地,中欧班列花费时间是海运的三分之一、所需费用是空运五分之一,且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性价比高,非常受企业欢迎。
进入东欧的中国企业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我国和东欧各国作为沿线上的重要国家,成为了这一建设的主要受益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中国和东欧的关系,中国的企业和卖家在东欧收到的礼遇相较其他海外市场也更为友好和公正。
据商务部官方数据,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年均增速8%,是中国对外贸易增速的三倍以上,中国与欧盟贸易增速的两倍以上。相较于西欧商品的高昂价格,东欧市场更需要物美价廉的产品,在这方面有着诸多优势的中国企业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发挥余地。
目前东欧的主要电商平台大多是规范化较强,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的B2C平台,在平台的玩法方面也比较单调。类似拼多多这样的社交电商,快手、抖音这样的直播电商等电商新业态并没有在这个市场上被广泛应用,竞争也不是很大,依靠物美价廉、款式多样的产品,东欧市场上的中国卖家们通常只投广告就能有不错的收益,不用额外花费太多精力。
产品方面,我国与东欧各国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对东欧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机械产品、家居装饰、纺织服饰、电气电机、电子产品、家具玩具等。而在机电产品、医疗设备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方面,我国与东欧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商品间的竞争力不够。
对于中国卖家而言,东欧的确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但我们也要看到,东欧市场上的风险也十分明显。
首先,东欧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不同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语言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且东欧国家之间的相互协调比西欧国家更少,彼此之间的独立性要高得多,因此要在东欧市场上做大规模并不容易。即使企业或品牌在某个国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并不一定就能把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国家市场上。
其次,东欧本土电商平台的崛起,对中国卖家而言不仅是流量来源,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相信进入东欧市场的中国卖家,很多都会选择速卖通作为打入东欧市场的锚点。但是随着Allegro、Wildberries等本土电商平台的崛起,速卖通已经失去了“东欧第一电商平台”这一头衔,本土电商平台分走了更多增量红利,若是中国卖家可以早早布局这些本土电商红利,也许能享受一波平台流量增长红利和政策红利。
最后,东欧地区国际关系瞬息万变,乌克兰冲突就是一个例子。这样的事情很可能会对当地的从商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敏感的“被挤压地段”,卖家们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和紧急预案。
本文链接:https://www.sxwpls.com/8543.html ,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https://www.sxwpls.com/
-
喜欢(0)
-
不喜欢(0)